尊龙凯时·新版APP首页登录

    廣東尊龙凯时傳感科技有限公司
    • 簡體中文
    • English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支持 > 參考資料
    分類

    2023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研究報告

    2023-09-20 新聞資訊

    第一章 行業概況

    1.1 定義
          智能傳感器,或稱為"intelligent sensor",是具備與外部系統雙向通信能力的先進傳感器,能夠發送測量數據、狀態信息以及接收外部命令。這類傳感器內部集成了信息處理裝置,以實現高級的數據處理和通信功能。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數據採集單元,而是具備一定智能處理能力的系統級產品。

    智能傳感器的核心由集成傳感晶片、通信晶片、微處理器和軟件算法組成,構成了數字時代重要的感知層。它們的出現緊密地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聯繫在一起,為實現萬物互聯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這種緊密的聯結為智能傳感器賦予了在現代信息產業中扮演核心角色的可能,使其成為新技術革命和信息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

    智能傳感器的應用領域極為廣泛,涵蓋了工業控制、汽車、醫療和物聯網等多個行業。特別是在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這些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下,智能傳感器行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契機。它們不僅為各行業提供了實時的數據採集和處理能力,還促進了跨行業的信息交流和協作,為現代社會的高效運作提供了基礎。

    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傳感器的性能持續提升,同時它們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拓展,為未來智能社會的構建奠定了堅實基礎。智能傳感器的發展不僅促進了現有產業的升級,還為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展現出該行業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1.2 行業簡史

    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主要階段:行業初始期(1978-1999)、行業探索期(2000-2010)和快速發展期(2011-至今)。

    行業初始期(1978-1999)

    在行業初始期,智能傳感器的概念誕生並逐漸得到關注。在1982年,中國開始了智能傳感器矽微機械系統(MEMS)技術的研究,標誌着國內智能傳感器技術的初步探索。到1990年,由混合集成技術研製的第一款實用智能傳感器問世,這為智能傳感器的市場應用奠定了基礎。在1999年,瀋陽儀表科學研究院成為智能傳感器研究的起草牽頭單位,初步建立了智能傳感器系統的標準體系構架,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行業探索期(2000-2010)

    進入21世紀,智能傳感器行業開始了大規模的生產和市場應用。2000年,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技術得到大規模應用,為智能傳感器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推動。2006年,華工科技成功研製出中國首個激光器晶片,作為智能傳感器的重要載體,為國內物聯網體系的建設奠定了基礎。到2010年,中國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建立了智能傳感器標準體系架構,促進了國內智能傳感器行業的持續發展。

    快速發展期(2011-至今)

    自2011年以來,隨着物聯網和智能製造的興起,智能傳感器行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迅速發展。2015年,中國國務院強調了完善產業鏈和批量生產的重要性。在2021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了1,057.6億元,佔全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的11%。然而,由於中高端智能傳感器技術要求較高,大量產品仍需依賴進口,進口比例達到了90%以上。智能傳感器已廣泛應用於多種物聯網場景中,包括機械人、VR/AR、無人機、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運輸和智能醫療等領域,展現出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1.3 發展現狀

    隨着智能化時代的來臨,智能傳感器成為了連接虛擬與現實的重要橋樑,其在工業、汽車、通信等多個領域的應用也逐漸深入。在中國,受益於高新技術的推動與市場需求的拉動,智能傳感器行業呈現出穩定增長的態勢。

    據統計,2017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為772.2億元,而到了2021年,這一數字增長至1,057.6億元,展現出年複合增長率為8.2%的良好增勢。未來的五年裏,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1,610.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8.8%。這一增長趨勢反映了智能傳感器在各個應用領域,特別是在工業、汽車及通信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和市場認可。

    智能傳感器以其高精度的信息採集、多功能性和低成本等優勢,賦能了廣泛的行業應用,為企業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決方案,同時也推動了相關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智能化發展。

    然而,從全球角度來看,中國智能傳感器的產量佔比為10%,與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主要是由於國內智能傳感器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研發技術有待提高。特別是在中高端智能傳感器領域,目前90%以上的產品依賴於進口,這無疑是制約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為了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和市場佔有率,中國需要在政策、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推動智能傳感器核心技術的突破和產業鏈的完善。同時,加強與國際的合作交流,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是提升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第二章 產業鏈、商業模式和技術發展
           2.1 產業鏈

    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智能傳感器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日益顯著,其應用已覆蓋工業、汽車、通信等多個領域。下文旨在全面解析中國智能傳感器產業鏈的現狀,從上游原材料供應到中游製造再至下游應用市場,展現中國智能傳感器產業的全貌。

    上游分析

    傳感器產業鏈的上游主要為原材料供應商,其中半導體材料的運用最為廣泛,佔比高達63%,特別是半導體矽片成為智能傳感器的核心材料。2021年,中國半導體矽片的銷售額達到14億美元,同比增長16%,佔全球市場的11.9%。這種增長趨勢反映了隨着智能傳感器應用領域的拓展,對半導體矽片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

    中國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鏈中游主要為製造企業,其中CIS和MEMS傳感器市場佔比較大,分別佔56.2%的市場規模。2021年,MEMS市場規模為767億元,CIS市場規模為849億元,預計2022年將分別增長至831億元和935億元。這種增長得益於5G、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推進,為MEMS和CIS傳感器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由於技術門檻高和初期投入大,目前中國的中高端智能傳感器90%以上依賴於進口,但隨着技術和工藝的進步,預計未來進口比率將逐漸下降。

    下游分析

    智能傳感器的下游應用市場非常廣泛,特別是在汽車電子、工業製造和消費電子領域。汽車電子是智能傳感器的重要應用領域,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智能傳感器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將不斷提升。而在工業製造領域,智能傳感器通過與軟件和大數據的結合,將為工程效率和產量的提高提供重要支持。此外,手機作為消費電子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部手機上都搭載了10多種智能傳感器,雖然市場趨於飽和,但仍具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未來,隨着AI、5G和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的深度融合,智能傳感器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滲透到醫療、家居、物流等多個不同領域,推動中國智能傳感器產業鏈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產業技術的持續進步將為中國智能傳感器產業鏈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2 商業模式

    (1)直銷模式

    本行業主要面對工業企業客戶,主要採用直銷模式,根據客戶的應用場景和產品功能需求,為 客戶提供與其產品或系統相匹配的元器件或模組。擁有完整工藝技術路線及生產能力, 通過自主生產滿足客戶的批量交付需求,少量輔助工序採用委外加工和勞務外包方式完成。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從國內採購,並以市場銷售訂單為依託。圖 直銷商業模式

    (2)IDM模式( Integrat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即垂直整合製造模式,就是以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和銷售為一體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公司通常都有自己的品牌,如TI(德州儀器)、INTEL,SAMSUNG、NEC等。這種模式源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日本製造商在半導體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為了全面的擴張業務,IDM模式就因此形成。IDM 企業具有資源的內部整合優勢、技術優勢以及較高的利潤率。

    圖 IDM商業模式

    (3)垂直分工模式

    隨着市場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分工的逐漸細化,IDM 的劣勢越來越明顯,垂直分工模式便因此形成,它包括專業的P(知識產權〉核、設計(Fabless)、晶圓代工(Foundry),以及封裝測試(Packing & Testing)。目前除了INTEL、AMD等公司仍舊採用IDM模式外,行業內其他公司已逐步走向分工模式。在國內,代工企業越來越多,是垂直分工模式中的一塊所佔比例很大的部分。FOUNDRY不負責設計和銷售,只做純代工。諸如目前的華潤上華、中芯國際和富士康,就是典型的FOUNDRY模式企業。

    2.3 技術發展

    傳感器行業,尤其是中高端超聲波傳感器細分領域有較高的技術壁壘。通常情況下,行業新 進入者從完成技術開發、技術突破至實現規模產業化至少需要五年以上時間積累。對於本行 業的新進入者,較難在短時間內完成技術積累,並且達到較高技術水平,因此本行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

    隨着傳感器行業的飛速發展,我國傳感器和晶片廠商已基本掌握了中低端傳感器研發技術, 並逐步向高端傳感器領域拓展。傳感器行業的技術呈現出數碼化和智能化、態勢感知信息融 合、集成化、微型化和低能耗以及本地化加快的特點。

    MEMS傳感器是世界上傳感器發展最快的器件之一,由於其可靠性高、技術附加值高,因此市場回報率也大於傳統市場。MEMS傳感器與系統將會有更大的市場增長,慣性測量器件、微流量器件、光 MEMS器件、壓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微型陀螺和汽車領域應用的 MEMS 器件(壓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微型陀螺)等的應用將具有巨大的潛力。

    2.4 政策監管

    隨着物聯網和智能製造的崛起,智能傳感器成為了科技領域的焦點。自2013年以來,中國政府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旨在推動智能傳感器及相關智能儀器儀表朝着微型化、數碼化、模塊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2017年,工信部制定了《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明確了傳感器產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為該行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進入2021年,中國政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表示,將加速解決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的瓶頸問題,特別是聚焦傳感器這一關鍵領域,以壯大核心電子元器件產業的整體水平。此舉顯示出政府對於智能傳感器行業的高度重視和期望。

    2022年1月12日,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表示將重點發展傳感器、量子信息、網絡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新材料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以增強數碼技術基礎研發能力,並強化關鍵產品的自供保障能力。

    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央及地方政府多次發文,鼓勵數字經濟、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等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普及和發展。智能傳感器及圍繞其構建的監測、檢測技術是物聯網感知層的核心環節,將長期持續受益於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垂直行業深度融合的大趨勢。
    第三章 未來展望

    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智能傳感器行業正逐漸成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有望在以下幾個方面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技術創新:隨着國家對於智能製造和物聯網技術的重視,智能傳感器的技術研發將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推動。包括MEMS技術、光電傳感技術以及無線傳感網絡技術在內的多種先進技術將為智能傳感器的性能優化和應用拓展提供重要支持。

    市場應用拓展:智能傳感器的應用領域將更為廣泛,覆蓋工業控制、智慧交通、智能家居、醫療健康和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特別是在工業4.0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推動下,智能傳感器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

    • 國際合作與交流:面向國際市場,與國際先進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將為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的技術升級和市場拓展提供重要契機。通過國際合作,可以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優化,提高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 政策支持與投資增加:未來,國家將繼續出台一系列有利於智能傳感器行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同時,社會資本和企業投資將進一步流向智能傳感器行業,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 人才培養與教育:高素質的人才是推動智能傳感器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未來,相關的教育和培訓項目將得到加強,為智能傳感器行業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 產業鏈完善:隨着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智能傳感器的產業鏈將逐漸完善,形成從材料、設計、製造到應用的完整產業生態,推動整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 千際投行認為,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的未來充滿了機遇和挑戰。通過加強技術創新、拓展市場應用、加大國際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加強人才培養和完善產業鏈,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為推動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來源:千際投資
      來源網址:http://mp.weixin.qq.com/s/WieMo39JDhFMrvHCegqNXg

    關注我們
    Copyright © 2022  廣東尊龙凯时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粵ICP備2021071924號 All Rights Reserved